教育概論-02:教育的理論基礎 - 哲學 I

哲學探討的議題

形上學

  • 人的本質、世界的本質、宇宙的生成、生與死等等 (「物理學之後」 metaphysics)
  • 包括宇宙論、神學、人類學及存在論。
  • 天意 -> 神(有神論:多神、一神;無神論:科學)、鬼
  • 你如何知道你現在不是再做夢?

知識論

  • 知識的本質、獲得知識的方法、如何判斷知識等等
  • 包括知識是相對、絕對?永恆、暫存?如何獲得知識?
  • 星座
  • 「下星期會下雨」 這句子現在這一課是 True or False ? 還是 not True or not False ?

價值論

  • 道德與美感
  • 包括倫理學(道德)與美學
  • 同性 -> 道德議題
  • 五月天的歌有什麼好聽的,要花 3800 元去買一張票?
  • 如果不知道小孩是否願意出生,那麼生育 / 墮胎孩子是否錯誤?

哲學的意義

  • 哲學是愛智:哲學一詞為希臘語「愛」與「智」字詞的結合。(Philosophy)
    • 愛智之術與愛智者
  • 哲學是科學的科學:旨在建立一切學術的原理原則。
    • Kant: 沒有科學的哲學是空的,沒有哲學的科學是盲的。
  • 哲學是規約:哲學旨在建立一套行為規範或價值判斷的規準。
    • 網路詐騙? 網路謠言?
  • 哲學是思辯:哲學為一種思辯的活動,涉及心靈的內省、直觀等等主觀心智活動。
  • 哲學是分析:哲學是一種分析活動,強調釐清哲學領域各種隱晦不明的字詞。
    • 你說的是什麼? 你怎麼知道的?
  • 哲學是綜合:哲學是一種全面活動,包括規約、思辯與分析等等。
  • 哲學作為一種態度:
    • 自我省察
    • 洞察見解
    • 兼容並蓄
    • 通權達變

哲學的價值與功能

  • 從哲學的特質來評估
    • 以人類崇高的理性為基準
    • 具有高度涵養性的價值
    • 主客觀方法並用
    • 充滿積極、向上、奮發、進步的精神
  • 從哲學的功能來判斷
    • 思想和行為的導引
    • 智慧的啟迪和增進
    • 意志的鼓舞和砥礪
    • 情性的陶冶和培育
    • 社會生活的增進與促進
    • 人性尊嚴的顯示和提高

哲學與教育的關係

  • 「教育哲學」的意義:對教育問題作哲學式的探討
  • 哲學是教育的原理原則
    • 教育許多面向涉及哲學問題(形上、知識、價值等等),需哲學給予提示。
    • 包括教育目的、課程內容、教學方法、師生關係、學校功能、訓輔工作等等。
  • 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
    • 哲學家的思想需藉助教育的實踐
    • 哲學思想藉由教育方能彰顯出價值
    • 哲學家大都也是教育家

教育哲學的三個主要教育啟示

  • 教育目的
  • 課程內容
  • 教學方法

西方各時期重要教育措施與思想

希臘時期

雅典教育

  • 重視人文教育,教育為少數公民所獨享,故屬於一種貴族式教育,女子只接受家事教育。

斯巴達教育

  • 重視身體的鍛鍊,培養服從、守法、愛國等等情操,且亦重視女子教育。

羅馬時期

  • 重視實用效益取向
  • 教育內容採取「修辭教育」
  • 教育對象為十五、十六歲的貴族子弟。

中世紀時期

  • 重視宣揚教義,此取問答法解說教義。
  • 教育設施為教義問答學校、修道院。
  • 教育內容為「七藝」:
    • 三學:文法、修辭、辯證
    • 四藝:算數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
  • 除宗教教育之外,還有武士教育(侍童、護衛、武 士)、藝徒教育(學徒、技師、師傅,而武士教育與藝徒教育都不隸屬於基督教教會範疇。
  • 大學的興起:三所母大學
    • 巴黎大學(神學)
    • 波隆大學(法學)
    • 沙列諾大學(醫學)
  • 教育活動主要掌握在教會手中。

文藝復興時期

  • 重視復興希臘、羅馬之古文學,鑽研古希臘文。
  • 人本思想取代神本思想。
  • 強調現世生活以及人世美感,故又稱人文主義
  • 以地方語言進行文學的創作,首創「雙重翻譯」(古文與方言)式教學。
  • 教育對象以社會上層子弟為主。
  • 學校所教受的課程內容多為無關實用的文字知識,與社會生產相脫離,且只有少數子弟才能受此文雅教育。

宗教改革時期

  • 馬丁路德主張由人民自行閱讀、解釋教義,而其中關鍵在於「識字教育」,故導致普及教育的盛行,小學教育的興起。
  • 促使教會開始重視教育事業。

唯實論與自然主義時期

  • 對人文主義所導致的文學形式主義之反動。
  • 注重古文內容,但不拘文字形式。
  • 注重具體生活經驗世界以及實際生活。
  • 重視感官功能,透過感官來獲得知識。
  • 培根 - 歸納法 的出現。

十八世紀(啟蒙運動時期)

  • 科學主義盛行,為理性充分開展的時代。
  • 將人重新劃為自人的範疇。
  • 講求天賦人權,人生而平等。

十九世紀

  • 民族主義、工業主義、自由主義、資本主義盛行。
  • 教育重要的功能在於形塑國家認同
  • 教材內容側重於國家自身文化。
  • 普及教育的提倡。

二十、二十一世紀

  • 民主主義:培養民主素養的國民。
  • 共產主義:培養政治順民。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